毕业
四月底回国,度过本科四年里的最后两个月。
晚上八点,收拾完小屋,和小侯一同到达樟宜机场搭乘回国的航班。卡着时间线,在机场就开始了毕设的查重。一整个月里,很感谢胡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帮助。答辩非常顺利。最后拿到了很不错的成绩。能顺利完成毕设,很大一部分来自前期的积累。在国大和川大的两段经历里,我大体掌握了科研流程,并逐渐懂得如何与导师沟通推动项目进展。这使我在处理川大毕设的时候更为得心应手。
向Prof表示过希望在国内的几个月把在Gaussian Splatting上的研究继续下去。Prof征求了我的意见,并对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帮助我解决了学生身份失效造的一系列问题。此外之前外出的几乎全部开支也在国内期间被顺利报销。这里不得不夸赞下SOC和这里的导师们对学生群体的支持力度,愿意尽可能让学生投入到更纯粹的科研中。结合之前CP3106的经历,我在国大的毕业设计,让我更加确信了这点。
我在不同城市之间穿梭,一方面想多跟小侯享受下最后的毕业时光,另一方面是尽可能去陪伴下家里人还有家乡的朋友。
小侯多次对我和初中的同学热情竟能不减当年甚至更为紧密表示感叹,我也常庆幸大家历尽苦辛一路走来尽管方向千差万别却依然牢牢凝聚在一起。有上海话剧院里小有名气的QQ哥哥,清华逻辑中心得心应手的高,浙大工作的许,南海勘探平台的崔,外交专业留校保研兼辅导员和校排球队经理教练的游泳健将…再一次,为生命的多彩而欣喜。一语成谶,2025年2月27日我曾写下“总以为来日方长是既定的承诺,却在某个寻常告别的清晨后,发现有些人连背影都成了记忆的拓片;珍惜所有的‘刚好在场’的珍贵时刻,青春的馈礼常裹着粗粝的包装”。想到有十三个人聚齐的机会毕业后可能就很少了,于是约定三个月内大家抽出时间来合影留念一次,却发现仅五个人的时间窗口就把拍照时间定死在了七月的第十三天了。曾以为的不久的将来悄悄的成为了此刻的我们。
五月份的夜晚,与许通话,多了很多班味。没有了寒暑假,回家的日子不再确定。对于我来说,回家的时间变得更加自由;但对于许,却仅周末,爸妈来杭州看他。毕业,许多从未考虑的问题一点点浮现,我们开始逐渐理解曾经“大人们”的想法。
不等六月开始,我就回到了家。和崔聊了很多。是追求稳定的当前,还是赌上未来拼一把哪怕从头再来,考虑的已不再只有我们自己。
整个六月,我主要在与新加坡的房屋中介沟通租房事宜。在整个过程中,小侯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无论是租房策略的指导、室友的推荐,还是看房过程中的联络安排,小侯都为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甚至行李的安置也得到了她的协助。准确来说小侯应该是代表我的中介呢。
回国后,日子都得掰着数。小侯说我好像变成了小孩,我说她更加成熟了。我们见了很多次,但总觉得不够,盼着假期早点结束。
七月十六号,我们搭乘同一趟南航的航班,飞往新加坡。